首页/主页 > 新闻 > 活动 > / 货币失灵?房贷利率一降再降却刺激不动买房还
货币失灵?房贷利率一降再降却刺激不动买房还
2025-07-14 02:59

  

货币失灵?房贷利率一降再降却刺激不动买房还有大招!

  过去几年,我国贷款利率一降再降,尤其是个人买房的贷款利率,比全社会利率降的幅度还要大。

  我们通过一张个人贷款利率走势图,来观察一下过去几年个人房贷利率降了多少,这是我们监测的全国首套个人房贷利率走势图。

  之后连续两年持续下行,主要是因为各种贷款降息动作,当时宏观经济也不景气,楼市比较低迷,降息是常规的货币手段。

  2017 年开始,贷款利率逐步攀升,因为楼市已经很火热,全国楼市都进入了繁荣周期,房价大涨,而且热门城市开始了紧缩型调控,于是房地产的贷款政策就进入了紧缩周期。

  紧缩周期持续到 2022 年第一季度,随着全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,全国楼市大幅降温,个人房贷利率就开始了连续下滑。

  至今,全国个人首套房贷利率只有 3% 多一点点,已经持续下滑接近三年了。

  看图可以知道,11 年前个人买房利率高达 7%,而当前只有 3%,利率腰斩还要多。

  2015-2016 年的时候,个人房贷利率降到 4.5% 左右,楼市就见底复苏,之后开始持续上涨。

  而当前利率比上次楼市低迷期低了很多,却依然没能刺激到买房者,难道买房人都比较傻吗?

  他的观点是,当一国经济泡沫破灭之后,会出现资产负债表的衰退,也就是缩表。

  无论是企业部门还是家庭部门,首先考虑的是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,也就是降低负债、降低杠杆,让自己的企业或家庭财务更加稳健,从而扛过萧条期。

  在这个过程中,企业和个人家庭就不愿意贷款了,更不愿意投资了,他们更愿意存钱,家庭的理财观念非常保守。

  即便央行不断降低利率,甚至把利率降到零,也难以有效吸引企业和民众贷款进行投资。

  这个理论套用到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,有很多相似之处,或者说可以解释目前我国经济、楼市情况:个人在买房方面比较保守,一是尽量不买房,除非是刚需、是自住;二是即便买房,也是少贷款,尽量控制负债率。

 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 2017 年到 2021 年上半年,全国楼市很热,几乎每个城市的房价都在大涨,尤其是大城市和大城市周边地区,几年之内房价翻倍的地区非常多。

 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,都愿意贷款扩大生产与投资,尤其是贷款买房子、投资炒房。

  就算没了正规的个人房贷资格,有些人也会想办法通过房产抵押,利用经营贷、消费贷来买房。

  既然有市场需求,银行就会屁颠屁颠的供给;也正由此,当时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多次三令五申的严禁消费贷、经营贷流入房地产。

  现在房价大跌了 40%左右,贷款利率只有高峰时期的 40% - 50%,消费贷、经营贷利率更低,早就跌破 3% 了。

  但是大家看看身边的朋友,还有多少人愿意使用正常的按揭贷款,或者消费贷、经营贷来买房子?

  所以说,楼市泡沫破灭之后,通过降息、降准来刺激人们买房的效果很小,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货币失灵了。

  不管放多少水,效果都难以达预期,因为企业部门、个人部门不愿意贷款,于是水只能在金融体系当中空转。

  比如说,买房给减税免税,把契税、增值税、个人所得税全部取消,暂时不征收房产税;

  财政部、地方财政部门可以发行特殊用途的国债、地方债,把募集的钱用来支持地方政府、地方国企收购存量住房;

  2020 年,美国在遭遇疫情冲击时就免费发钱,在经济学上被称为 “直升机撒钱”。

  关于“直升机撒钱”,这一概念既是一个经济学理论术语,由经济学家米尔顿·弗里德曼于1969年首次提出,指央行直接向公众发放货币以刺激消费、应对通缩及降低失业率;其核心特征是资金通过财政渠道永久性注入,不可回收,直接转为政府永久负债。

  日本2001年量化宽松期间大幅增持国债,被视为政策雏形;2020年美、日、加等国疫情期间的直接现金发放印证其紧急救助属性。

  发给居民的钱是不需要偿还的,而让居民通过贷款买房,贷款总归是有利息的,而且需要还本。

 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一点,未来一到三年,房地产能不能企稳,主要不取决于有多少次降息、降准,也不取决于贷款利率有多低,主要驱动力来自于财政政策发力的程度。

免责声明
这些信息和出版物并不意味着也不构成TradingView提供或认可的金融、投资、交易或其它类型的建议或背书。请在使用条款阅读更多信息。
无论任何交易